“王座”的缝隙

发布时间:2024-04-04 来源:铁路公路隧道

  7月21日下午,宁德时代(股票代码300750.SZ)正式公开宣布发起对中航锂电的专利侵权起诉,引发业界震动。与其此前诉默默无闻的塔菲尔不同的是,这次起诉的对象,是一家国资背景、历史悠远长久、国内市占率第四的公司。第一诉第四,力道不同以往。

  在随后的采 访中,宁德时代向第一电动表示:宁德时代确已就中航锂电专利侵权案递交起诉书,案件已获受理。涉案专利涉及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此次涉嫌侵权电池已搭载在数万辆车上。

  第一电动研究院提供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这数万辆车,大概率是广汽埃安、长安新能源、五菱宏光旗下的产品。这一些产品,在过去一年里,好几款都是细分市场中增长最快的车型。换句话说,如果宁德时代胜诉,这些爆款车型必然受到直接影响。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的本质是保护创新。对于宁德时代而言,知识产权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资源,也是企业面对激烈国际竞争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宁德时代格外的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同时积极加强知识产权合作,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这段线月的讲话《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显然,宁德时代很好的理解了这篇讲话的历史背景,并且把它作为自己面向“新时代”的宣言基调。

  2、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进入爆炸式增长期,预计未来五年总增长超过5倍。市场规模超过美国+欧洲+日本的总和。

  3、 过去12个季度,宁德时代中国市场占有率稳定在50%左右,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

  4、 面向未来五年产能的中国和欧洲工厂建设,正在稳步推动中。且和十几家汽车公司通过合资公司的形式,实现了利益绑定。

  重点说明一下第五点:2015年至2020年,宁德时代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10亿元,截至2020年末,这家电池巨头拥有5500余名研发技术人员,硕士以上学历1500余人,境内外已授权和正在申请的专利6771项。

  雄才大略的曾毓群,在过去五年里完成了三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疯狂扩产能并尽可能绑定供应链、疯狂合资绑定大厂、疯狂投入研发建专利墙。以此成就了如今宁德时代无敌般的存在和万亿市值。当然,这三件大事的成功,有一个基本前提:宁德时代的产品质量和稳定能力,从始至终保持行业第一。这是曾毓群在2016年前做成的大事。这四件大事,统称为曾氏“四大战略”。

  在过往的分析中,我们曾认为,在市占率超过50%的情况下(2017年Q4第一次摸到),宁德时代“发动价格战”就可以完成清场,阻挡竞争对手的进入。事实上,我们的判断过于简单。

  上图表明,尽管过去五年里,电芯价格连年一下子就下降,宁德时代销售毛利率已从2016年的43.7%下降至2020年的27.76%,这个做法初期大显威力,但后劲不足。下图可见,自2019年度超过50%以后,宁德时代中国市场占有率再无明显进展,长期波动在50%左右。

  显然,在快速地增长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宁德时代此前祭出的质量、价格、产能、合资四大武器,在2019年以后,并未能有效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增长,并获得相当好的回报。

  究其原因,供不应求。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爆发的速度,超过所有人的预期。即使雄才大略如曾毓群,敢于破釜沉舟凶猛扩大产能,但由于电芯产线扩产周期限制,宁德时代产能提升也未能跟上市场需求的扩张。

  另外一个原因,价格、产能、合资三大武器的本质,可归于一条:成本领先战略。而成本领先,恰恰是过去30年中国经济腾飞的看家法宝。中国人搞成本竞争,天下无双,对外如此,对内同样如此。

  尽管宁德时代产品质量在中国市场曾经独步天下,但在供不应求的大背景下,饥渴的电动汽车主机厂不得不寻求其他供应商。从而为其他竞争对手(LG、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提升产能和产品质量,创造了机会。它们获取市场占有率的做法,几乎无一例外:以比宁德时代更低的价格锁定主力配套厂,优先保证供货。典型案例:LG锁定特斯拉中国,中航锂电锁定广汽和长安,国轩高科锁定大众和江淮。

  在新的时代,宁德时代需要新武器。所谓“新时代宣言”,其本质就是从成本领先战略,升维至创新领先战略。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一方面通过司法武器,竖起专利墙,增大竞争对手的赶超成本,从而保护自身的市占率和毛利率水平。

  至此,我们该明了:宁德时代起诉中航锂电,只是开始。动力电池专利战争,将在未来五年内,连续上演。那些不理解、未准备的竞争者们,很快将消失在时代的烟尘里。

  反击很快就到。7月21日晚,中航锂电发表声明称:截至目前,我司未接到起诉状。我司知识产权工作长时间坚持“技术成果保护线”和“IP风险防控线”双线并举,在进行全方位知识产权布局的同时,我司提供给客户的产品都经过专业相关知识产权团队的全面风险排查,以保障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简言之一句话:放马过来,我准备好了。这风格,很像刘静瑜。这位2018年中接手中航锂电的财务专家,凭借对客户的聚焦和凌厉的价格战,仅用三年时间,便把这家连年亏损、市占率持续下滑的国资电池公司拉回行业前四。

  其实,不仅中航锂电的市占率在2018年以后连年上升,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公司也如此。如前文所述,他们采取的策略如出一辙:以低价策略锁定少量主机厂,保证优先供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并不是中航锂电,而是LG。

  在因“动力电池白名单”制度而退出中国市场四年之后,2019年下半年,随着白名单制度的废止,LG化学卷土重来,凭借对特斯拉中国的深度绑定,迅速攻城掠地,2020年一年内攻下6%的份额,2021年前五个月市占率已攀升至9.5%。到了5月,其市占率已经冲到13.4%,和中航锂电一道,联手从宁德时代抢走6个点的份额,致使后者5月市占率降至43.9%。

  上图可见,宁德时代的中国市占率优势正在被逐渐蚕食,“王座”出现了缝隙。6月,李想何小鹏等造车新势力掌门人,相继发出“宁德时代太强势了,让董事长排队买电池”这样的公开抱怨。与此同时,曾毓群也在公开场合表示,被主机厂催供货催得受不了。显见供需矛盾尖锐到何种程度。

  这样紧绷的供需状态,为竞争对手提供了良机。5月,LG新能源(2020年底从LG化学分拆出来,正在寻求IPO)借助欧洲市场和中国市场的迅猛增长,再次成功超越宁德时代,成为当月全球装机量第一(不含电动巴士和卡车)。

  宁德时代对此数据提出质疑,并援引SNE的数据说:全口径统计,2021年5月,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市占率为29%,超过LG的25%。

  宁德时代和LG新能源之间,在全球主要市场展开的拉锯战,在可见的将来,不会停息。目前的态势,宁德时代中国市场占优,LG新能源欧洲和美国市场占优。未来五年,假如宁德时代和LG新能源通过自由竞争,可以在中国和欧洲两大市场达成某种均势的话,美国市场也许将成为决胜的关键——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一个市场很可能对宁德时代绝缘。

  鉴于中美两国进入“经济错肩”的关键十年,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全球化扩张,尤其在欧美两大市场的扩张,将会持续承压。因此,抛开美国本土市场不谈,宁德时代寄望在欧洲市场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剩下的选择只有一条:保住中国市场的绝对领先份额。好在中国市场足够大,增长足够快,竞争水平足够高。未来五年,保住中国市场50%的份额,大概率就可以保住全球市场25%的份额。

  目前可以在中国市场形成威胁的,除了前文所述的LG新能源和中航锂电,还有比亚迪和国轩高科。但后两者均为深度闭环玩家,各自的命分别绑在比亚迪汽车和大众汽车身上,他们和宁德时代没有直接竞争关系。

  因此,在中国市场,真正有必要注意一下的竞争对手,只有LG新能源和中航锂电。可以预计,未来五年,宁德时代将继续在产能、研发、品质、合资、价格上发力,并高举专利武器,向竞争对手开战。而LG新能源和中航锂电,也将如法炮制,加速追赶宁德时代的步伐。巨头之间的战火,难免殃及池鱼,将进一步导致市场占有率的集中。

  6月25日,宁德时代与特斯拉中国续签了一份为期3年的供货协议。这是短期内对LG新能源做出的最有力反击,避免正在爆炸式增长的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的动力电池供货,被LG新能源独占。但特斯拉自研的4680电池,制造验证已近尾声,预计年内可量产装车。这对宁德时代和lG来说,都不算是好消息。

  这并不是线年之前,由于中国电动车市场快速地增长,动力电池供不应求的基本面不可能会发生变化。本文所描述的、已经在发生的“巨头战争”,只会让宁德时代和LG新能源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集中。但拐点就要来了。

  有预测说,到2025年,即使把目前各动力电池公司规划的所有产能全部落地,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仍存在40%的缺口,因此宁德时代会慢慢的强,170倍市盈率,还是偏低了。

  这种线性的预测,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变量:按照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的时间表,L4级无人驾驶,将在那一年实现。而苹果、华为、小米三巨头,也将在那一年之前入场。还有,曾毓群预测过,到2025年,系统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将能摸到250wh/kg,价格将下探至100美元/kwh。

  2025年为何会成为一个拐点,是因为两个基础变革(油电对价、无人驾驶)在那一年初步完成。由于巨头的全面介入,整个赛道的核心驱动力,将快速切换为数据和服务,动力电池和其他零部件,将进入模块化、标准化时代。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动力电池将和芯片、传感器等这些标准部件一道,被快速削平毛利。

  也许有人会觉得以上的看法过于激进。说一个更容易理解的判断:2025年之后,智能汽车的用户会变多,但赛道上的玩家会变少。高价值的生意,一头是主机厂掌控的数据和服务,另一头是电力分销和回收。而宁德时代两头不靠。

  对此,有一种典型的反对观点:2025年之后,电动车成为分布式电力存储装置,电力的存储和转化成为重要的基础设施。用户要找电池企业维修保养、充电换电,并进行金融租赁。因此,宁德时代的价值会更大。

  这种观点的BUG在于:1、用户为何需要单独负担电池的维修保养和金融租赁成本?他们要的是高效的出行和数字服务,因此,电池的维修保养和金融租赁,一定会在B端得到解决,电池公司没有和用户非间接接触的机会;2、用户在拥有车辆的场景下,的确要充电换电,但这跟电池公司有啥关系?3、无人驾驶的实现,使用户有了更多元的选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不必拥有一辆车,同样可获得高效的出行和数字服务。

  简单说,由于宁德时代没有建立起用户触达和服务通道,更谈不上闭环,因此,未来的电力分销和回收业务,跟它无关。

  目前能看到的唯一的解,就是大举投资充换电网络,并推动电池回收业务,两者并举,解决主机厂后顾之忧。这首先意味着巨额投资,其次意味着要和中石油、中石化、电网公司展开贴地竞争,更重要的,意味着要和主机厂竞争关键数据定义权。

  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但是一条正确的路。十年展望,终局之痛忽隐忽现,宁德时代能否痛下决心?




总部办公地址:四川·成都金牛区金府国际2栋
全国服务专线:400-6666-820
总部传真:028-81430702
电子邮箱:saitefangshui@163.com